第138章 京城時局
關燈
小
中
大
放眼整個京城,曾經與突厥交戰幾十年,又親自去過突厥、見過可汗,對突厥情況非常了解的只有玉進忠一人,近來兵部也時常會找玉進忠問些突厥情況,以此借鑒。
不過,問過之後也就沒有結果了。玉進忠又多次向朝中進言朝廷應該緊發兵,趁著可汗並不支持左賢王出兵、劉宏印新立根基未穩之機一舉將左賢王打敗,平定叛亂,又自薦帶兵北上,收覆營州,卻一直沒能得到允許。是以他每日早起滿懷信心到兵部打聽消息,日暮又會長嗟短嘆地回來。
“朝中有皇上,有那麽多大臣,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呢?”枇杷又氣憤又不解,“就算為了防備突厥從西而來,那也不能放棄東路啊?否則突厥人和劉宏印也一樣能打到京城來的!”
“先前我剛到京城時也覺得京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哥道:“可現在遇到大事,卻見這些風流人物都其蠢如豬,想來當年曹劌的一句‘肉食者鄙’,盡道出其間之意了!”
正如玉家兄妹所議論,京城這些從小就養尊處優的貴人們實在是目光短淺,見識微薄。就在國難當頭之時,竟然有人不思如何驅逐突厥人,平定劉宏印叛亂,公然在朝堂上請皇上南巡避難。
皇上雖然沒有同意,但消息卻已經有如長了翅膀一般,飛快地傳遍了京城各地。
平日極少出門的楊夫人也聽到了,“劉嬤嬤出門買菜回來說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偷偷出城的人又多了起來,就是王大人又貼了安民告示亦無用。比起我們營州人,京城人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三哥卻道:“經過幾次突厥戰火的京城人早就怕極了,只要有個風吹草動立即就草木皆兵,而且皇上真說不定哪一天就又去南巡了,因為整個京城裏膽子最小的就是他!”
兒子口出不敬之言,但玉進忠與楊夫人看看兒子,卻都沒有說什麽,因為他們心裏也明白兒子說得一點也沒錯。
枇杷亦氣道:“上次京城被突厥攻破,就是因為皇上竟然放棄守城跑了!京城的城墻如此高大堅固,又有數萬衛戍之士,糧草充足,守住三五年根本不在話下!皇上確實膽小如鼠!”
對於正事很少發表意見的周昕也開口了,“伯父伯母,上一次突厥進犯時,朝廷就張貼了安民告示,讓大家不必擔心,但是皇上在安民告示張貼的當天晚上就跑了,只有很少的達官顯貴跟著出了京城。而我們這些相信朝廷的人都倒了黴。現在王大人是以自己的威望壓住京城的局面,京城才沒有亂起來,但其實並不是大家真信朝廷了。”
周昕並不大懂得朝政,但是有過切身之痛的她對於當前的局勢看得最透徹。玉守義讚同,“京城的局勢不過是表面穩住了,而老大人現在是最難的,一邊是朝廷,一邊是百姓,他哪一邊都不想辜負,所以把責任全擔在了自己身上。”
枇杷趕緊道:“現在最關鍵的是趕緊出兵,只要擋住了突厥人,京城也就穩了,老大人也不難為了。”
“據兵部裏的人說,朝廷也並非不想派兵,除了戍衛京城的兵馬外,果真無兵可派。”玉進忠道:“本朝的兵力一向外實而內虛,現在各節度使府擁兵自立,朝中的軍隊反而極少,像十六衛這樣的京衛又早成了花架子,所以朝廷就是想調大軍北上,也沒有多少軍士可調,現在正在下詔命各節度使勤王。”
先前玉家在營州,雖然也知些朝中之事,但到底並不透徹。如今在京城一年多,畢竟是帝國之都,所在角度不同,所聞所見又遠超先前,是以識對本朝的弊端又有清晰的認識。
本朝立朝之初便在邊陲之地設藩,派出節度使統領軍隊,代表皇帝駐守邊疆,後來漸成定例,節度使手中的兵權益勝。
不過,立朝時京城猛將如雲,十六衛兇悍如虎,節度使皆身沐皇恩一心報國,朝內朝外俱為一體。但一代代地消磨下來,朝中日漸空虛,外藩逐漸強壯。天寶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能夠大軍輕易長驅直入,也正是因為如此。
此後朝廷雖想重新整頓,但情況沒有好轉,反倒更壞了,在天寶之亂中占據了實地,擁有兵權的節度使們更難以管束,對朝廷陽奉陰違,甚至不予理睬,而朝廷亦怕他們謀反,反而更束手束腳。
眼下朝廷手中也有只南衙統領著幾萬人馬尚且可用,但又不舍分出平叛,也確實只剩下詔勤王一途了。
不過,勤王的弊端亦是不小,上一次勤王大軍在京城搶掠的財物、人口甚至比突厥人還要多。周昕母子三人就是才逃出突厥人的掌控,又落入勤王大軍魔爪,周家小弟至今沒能找到,周夫人也一直神志不清。
事到如今,玉家一家人亦無可奈何,由最初聽到營州淪陷後恨不得馬上披甲上陣到現在只能無奈地在京中蹉跎時光,每個人的情緒都很不好,可是又知道彼此俱是難過,大家又都努力收斂脾氣,只怕不小心就發作出來。
於枇杷而言,除了國仇家恨,她還有一重麻煩,那就是她應該回到玉真觀修行去了。但她自過年起便稱病在家,雖然太夫人離世後她的“病”自然就好了,但又哪裏能安心去玉真觀修行呢?
營州淪陷,京城內人心惶惶,隨時可能出現各種情況,且田令攸因為突厥人進犯的事,受到朝臣們大力抨擊,想來也沒有精力再來打玉家的麻煩。楊夫人便親筆寫了信讓人送到玉真觀,請知觀答應女兒多留家中一段時間,知觀原就知道玉家之事的,自然不會反對。
於是枇杷便依舊留在家裏,只是楊夫人怕惹出事非,一直嚴格地看住她不許出門,而她亦明白其中的原由,果真深居簡出起來。
但枇杷心裏苦悶極了,營州是她的家,是她曾流血流汗保衛過的家,她在京城中最開心最得意的時候也沒忘記過自己終究還是要回營州的。聽到營州淪陷於突厥人手中,她覺得比自己的心肝被摘下去了還要痛苦。
可是她又能怎麽樣呢?父親每日早出晚歸,他本不長於言談,可他卻極力勸說他能見到的每一個官員盡早派兵北上,趁著突厥內部內訌時先將左賢王一支的力量消滅,因為眼下的左賢王將來一定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三哥也是朝廷命官,他在家中雖然經常說些對朝廷不滿的話語,但其實也一心想為朝廷收覆營州。他除了一直為發兵北上而建言,而且還拖著殘疾之身到處聯絡逃到京城的營州人,以期將他們組成一支北上的隊伍。
楊夫人和周姐姐操持著家事,又將家裏每人的行裝都打理好,只要一聲令下,隨時就能出發,其間又一直在準備北上時要用的錢糧物品。
唯有自己,不能出家門,家事上也幫不上太多的忙,雖然受父兄之托管理著家中軍士,但她還是覺得自己有很多力氣使不出來。
這一天,枇杷與與大家一起操練過後,又特別留下安撫軍士們的情緒。畢竟家裏的軍士們也都來自營州,哪能不惦記家人,痛恨突厥人,不急著打回營州呢?
王淳從外面過來,便與大家坐在一起,幫著枇杷說些安慰軍士們的話。他於大形勢較枇杷還清楚,見解亦高,文采又好,大家極信服他的。
到了午飯時分,枇杷便將他讓到內院,“你去見見我娘吧,早上她還念起老夫人,想過去看看又不好過去。”
自從與王澤說清後,玉家便不與王家來往了,更不會再登王家的門。只求仁堂一支除外,但也只是王家人過來,玉家人並不去王家。王家人正在守孝,本不應該出門,但逢此時刻也不可能再講究這些沒用的禮儀。而且玉家出身邊塞,又是武將世家,沒有避諱,不在意與正守孝中的人來往。
王淳便隨著枇杷進了屋子,向楊夫人道:“從去年秋天就綿延不愈,最近又有喪事,一直不大好。不過這兩日歇了歇,覺得有精神了,早上吩咐我過來向伯母說一聲,不要再惦記了呢。”
楊夫人又細問問老夫人的起居,因正是午飯時分,便笑道:“在這裏吃吧,我單給你準備幾樣素菜,也陪枇杷說說話。”
王淳說了飯也沒有急著回去,他因為守孝今年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到衙裏給老大人幫忙,除了侍疾,便時常到玉家來。知枇杷愁悶孤單,每次都來安慰她。
兩人都不如意,正是所謂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了,談起時政,同仇敵愾,說起各自小時的經歷,也頗合得來,更兼楊夫人一向待王淳與親兒子一般,從不拿避嫌之類的規矩來管束他們。
只是枇杷一向心思極簡單,根本想不到別處,王淳也因守孝及眼下形勢紛亂不欲更添事端而從不流露出其它。所以兩人就是單獨在一起說話,也與在別人面前是一樣的,亦沒有什麽私話。
不過,幸虧有王淳陪著說話讀書練武,枇杷才不至於覺得日子太難過了,她因此與王淳更熟了。
到了二月中,形勢並沒有變好,德州城池被攻破,刺史遇難。京城之內民情洶洶,幾成民亂,王老大人每日忙得焦頭爛額,而皇上及朝中重臣們不但不能體會他的難處,反而時常苛責。
老大人偶來玉家,不免流露出頹然之色,“如今之形勢,我繼續留任京兆府尹,終將死無喪身之地。但身為臣子,又能如何?唯以死報國而已。我死不足惜,只留老妻弱孫,將來還要你們幫忙照顧。”
玉將軍與楊夫人不由淚下,老大人一生飽經風霜,臨到老時又遇到此難,但他們亦知不能勸老大人辭官,不只是老大人不會同意,就是朝廷也不會應允,只得含淚答應,“若有意外,我們夫妻自然會奉養老夫人,照料淳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不過,問過之後也就沒有結果了。玉進忠又多次向朝中進言朝廷應該緊發兵,趁著可汗並不支持左賢王出兵、劉宏印新立根基未穩之機一舉將左賢王打敗,平定叛亂,又自薦帶兵北上,收覆營州,卻一直沒能得到允許。是以他每日早起滿懷信心到兵部打聽消息,日暮又會長嗟短嘆地回來。
“朝中有皇上,有那麽多大臣,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呢?”枇杷又氣憤又不解,“就算為了防備突厥從西而來,那也不能放棄東路啊?否則突厥人和劉宏印也一樣能打到京城來的!”
“先前我剛到京城時也覺得京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三哥道:“可現在遇到大事,卻見這些風流人物都其蠢如豬,想來當年曹劌的一句‘肉食者鄙’,盡道出其間之意了!”
正如玉家兄妹所議論,京城這些從小就養尊處優的貴人們實在是目光短淺,見識微薄。就在國難當頭之時,竟然有人不思如何驅逐突厥人,平定劉宏印叛亂,公然在朝堂上請皇上南巡避難。
皇上雖然沒有同意,但消息卻已經有如長了翅膀一般,飛快地傳遍了京城各地。
平日極少出門的楊夫人也聽到了,“劉嬤嬤出門買菜回來說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偷偷出城的人又多了起來,就是王大人又貼了安民告示亦無用。比起我們營州人,京城人的膽子實在太小了。”
三哥卻道:“經過幾次突厥戰火的京城人早就怕極了,只要有個風吹草動立即就草木皆兵,而且皇上真說不定哪一天就又去南巡了,因為整個京城裏膽子最小的就是他!”
兒子口出不敬之言,但玉進忠與楊夫人看看兒子,卻都沒有說什麽,因為他們心裏也明白兒子說得一點也沒錯。
枇杷亦氣道:“上次京城被突厥攻破,就是因為皇上竟然放棄守城跑了!京城的城墻如此高大堅固,又有數萬衛戍之士,糧草充足,守住三五年根本不在話下!皇上確實膽小如鼠!”
對於正事很少發表意見的周昕也開口了,“伯父伯母,上一次突厥進犯時,朝廷就張貼了安民告示,讓大家不必擔心,但是皇上在安民告示張貼的當天晚上就跑了,只有很少的達官顯貴跟著出了京城。而我們這些相信朝廷的人都倒了黴。現在王大人是以自己的威望壓住京城的局面,京城才沒有亂起來,但其實並不是大家真信朝廷了。”
周昕並不大懂得朝政,但是有過切身之痛的她對於當前的局勢看得最透徹。玉守義讚同,“京城的局勢不過是表面穩住了,而老大人現在是最難的,一邊是朝廷,一邊是百姓,他哪一邊都不想辜負,所以把責任全擔在了自己身上。”
枇杷趕緊道:“現在最關鍵的是趕緊出兵,只要擋住了突厥人,京城也就穩了,老大人也不難為了。”
“據兵部裏的人說,朝廷也並非不想派兵,除了戍衛京城的兵馬外,果真無兵可派。”玉進忠道:“本朝的兵力一向外實而內虛,現在各節度使府擁兵自立,朝中的軍隊反而極少,像十六衛這樣的京衛又早成了花架子,所以朝廷就是想調大軍北上,也沒有多少軍士可調,現在正在下詔命各節度使勤王。”
先前玉家在營州,雖然也知些朝中之事,但到底並不透徹。如今在京城一年多,畢竟是帝國之都,所在角度不同,所聞所見又遠超先前,是以識對本朝的弊端又有清晰的認識。
本朝立朝之初便在邊陲之地設藩,派出節度使統領軍隊,代表皇帝駐守邊疆,後來漸成定例,節度使手中的兵權益勝。
不過,立朝時京城猛將如雲,十六衛兇悍如虎,節度使皆身沐皇恩一心報國,朝內朝外俱為一體。但一代代地消磨下來,朝中日漸空虛,外藩逐漸強壯。天寶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能夠大軍輕易長驅直入,也正是因為如此。
此後朝廷雖想重新整頓,但情況沒有好轉,反倒更壞了,在天寶之亂中占據了實地,擁有兵權的節度使們更難以管束,對朝廷陽奉陰違,甚至不予理睬,而朝廷亦怕他們謀反,反而更束手束腳。
眼下朝廷手中也有只南衙統領著幾萬人馬尚且可用,但又不舍分出平叛,也確實只剩下詔勤王一途了。
不過,勤王的弊端亦是不小,上一次勤王大軍在京城搶掠的財物、人口甚至比突厥人還要多。周昕母子三人就是才逃出突厥人的掌控,又落入勤王大軍魔爪,周家小弟至今沒能找到,周夫人也一直神志不清。
事到如今,玉家一家人亦無可奈何,由最初聽到營州淪陷後恨不得馬上披甲上陣到現在只能無奈地在京中蹉跎時光,每個人的情緒都很不好,可是又知道彼此俱是難過,大家又都努力收斂脾氣,只怕不小心就發作出來。
於枇杷而言,除了國仇家恨,她還有一重麻煩,那就是她應該回到玉真觀修行去了。但她自過年起便稱病在家,雖然太夫人離世後她的“病”自然就好了,但又哪裏能安心去玉真觀修行呢?
營州淪陷,京城內人心惶惶,隨時可能出現各種情況,且田令攸因為突厥人進犯的事,受到朝臣們大力抨擊,想來也沒有精力再來打玉家的麻煩。楊夫人便親筆寫了信讓人送到玉真觀,請知觀答應女兒多留家中一段時間,知觀原就知道玉家之事的,自然不會反對。
於是枇杷便依舊留在家裏,只是楊夫人怕惹出事非,一直嚴格地看住她不許出門,而她亦明白其中的原由,果真深居簡出起來。
但枇杷心裏苦悶極了,營州是她的家,是她曾流血流汗保衛過的家,她在京城中最開心最得意的時候也沒忘記過自己終究還是要回營州的。聽到營州淪陷於突厥人手中,她覺得比自己的心肝被摘下去了還要痛苦。
可是她又能怎麽樣呢?父親每日早出晚歸,他本不長於言談,可他卻極力勸說他能見到的每一個官員盡早派兵北上,趁著突厥內部內訌時先將左賢王一支的力量消滅,因為眼下的左賢王將來一定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三哥也是朝廷命官,他在家中雖然經常說些對朝廷不滿的話語,但其實也一心想為朝廷收覆營州。他除了一直為發兵北上而建言,而且還拖著殘疾之身到處聯絡逃到京城的營州人,以期將他們組成一支北上的隊伍。
楊夫人和周姐姐操持著家事,又將家裏每人的行裝都打理好,只要一聲令下,隨時就能出發,其間又一直在準備北上時要用的錢糧物品。
唯有自己,不能出家門,家事上也幫不上太多的忙,雖然受父兄之托管理著家中軍士,但她還是覺得自己有很多力氣使不出來。
這一天,枇杷與與大家一起操練過後,又特別留下安撫軍士們的情緒。畢竟家裏的軍士們也都來自營州,哪能不惦記家人,痛恨突厥人,不急著打回營州呢?
王淳從外面過來,便與大家坐在一起,幫著枇杷說些安慰軍士們的話。他於大形勢較枇杷還清楚,見解亦高,文采又好,大家極信服他的。
到了午飯時分,枇杷便將他讓到內院,“你去見見我娘吧,早上她還念起老夫人,想過去看看又不好過去。”
自從與王澤說清後,玉家便不與王家來往了,更不會再登王家的門。只求仁堂一支除外,但也只是王家人過來,玉家人並不去王家。王家人正在守孝,本不應該出門,但逢此時刻也不可能再講究這些沒用的禮儀。而且玉家出身邊塞,又是武將世家,沒有避諱,不在意與正守孝中的人來往。
王淳便隨著枇杷進了屋子,向楊夫人道:“從去年秋天就綿延不愈,最近又有喪事,一直不大好。不過這兩日歇了歇,覺得有精神了,早上吩咐我過來向伯母說一聲,不要再惦記了呢。”
楊夫人又細問問老夫人的起居,因正是午飯時分,便笑道:“在這裏吃吧,我單給你準備幾樣素菜,也陪枇杷說說話。”
王淳說了飯也沒有急著回去,他因為守孝今年不能參加科舉,也不能到衙裏給老大人幫忙,除了侍疾,便時常到玉家來。知枇杷愁悶孤單,每次都來安慰她。
兩人都不如意,正是所謂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了,談起時政,同仇敵愾,說起各自小時的經歷,也頗合得來,更兼楊夫人一向待王淳與親兒子一般,從不拿避嫌之類的規矩來管束他們。
只是枇杷一向心思極簡單,根本想不到別處,王淳也因守孝及眼下形勢紛亂不欲更添事端而從不流露出其它。所以兩人就是單獨在一起說話,也與在別人面前是一樣的,亦沒有什麽私話。
不過,幸虧有王淳陪著說話讀書練武,枇杷才不至於覺得日子太難過了,她因此與王淳更熟了。
到了二月中,形勢並沒有變好,德州城池被攻破,刺史遇難。京城之內民情洶洶,幾成民亂,王老大人每日忙得焦頭爛額,而皇上及朝中重臣們不但不能體會他的難處,反而時常苛責。
老大人偶來玉家,不免流露出頹然之色,“如今之形勢,我繼續留任京兆府尹,終將死無喪身之地。但身為臣子,又能如何?唯以死報國而已。我死不足惜,只留老妻弱孫,將來還要你們幫忙照顧。”
玉將軍與楊夫人不由淚下,老大人一生飽經風霜,臨到老時又遇到此難,但他們亦知不能勸老大人辭官,不只是老大人不會同意,就是朝廷也不會應允,只得含淚答應,“若有意外,我們夫妻自然會奉養老夫人,照料淳兒。”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